有翅成虫的发育: 1.分飞 :有翅成虫分飞是新蚁群发育的开始。有翅成虫是白蚁进行分群繁殖的主要途径。有翅若虫在完成最末1次蜕皮以后,就成为成熟的有翅成虫。此类成虫暂时仍留在原群体内。等待环境条件适宜时才飞离原群。这飞离原群的现象也称为“群飞”、“婚飞”、“移殖飞翔”、“分群”或“分飞”等。我国中部的白蚁种类大都是在每年3~7月间进行分飞。各种白蚁分飞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不完全一样的,有些种类在白天,有些种类在黄昏,有些种类则在夜间。某些温暖地区也有在倾盆大雨时分飞,尤以热带地区更为显著。分飞时,一个群体内的有翅成虫可能在1次全部飞出,但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或部分个体发育未完全成熟,或外界环境因子突然变得不利等,则不能1次全部飞出,保留一部分个体等候下一次再分飞。因此,同一种白蚁即使在同一个地区,1年也可能发生若干次分飞。有些种类白蚁的有翅成虫必须经过分飞,否则不能蜕翅配对,似乎分飞更促进了性的成熟。而有些种类的有翅成虫,即使不经过分飞,也能够蜕翅配对,如黑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就有这种现象。
2.蚁王、蚁后和群体发育 :由蜕翅后的成虫结成配偶,这是一代新群体的开始。配对后经过大约1周,开始产卵。原始蚁后的生殖能力,在一生中并非始终如一。最初,产卵数量很少,尤其第一批产的卵粒为数更少。以后随着群体的成长壮大,产卵速率逐渐增大。直到衰老时又渐趋下降。而且,产卵也非一直不停进行,在气候或营养较差时,产卵也会暂时停止。黑冢白蚁 Amit-ermes atlanticus Fuller 的产卵活动就是呈间歇性的。在冬季4~5个月里,产卵常停止。但是,土垄大白蚁的蚁后在培养皿中24小时内可产卵2949粒,每分钟约产卵2粒。有人观察非洲的某些筑土垄白蚁的蚁后,在1昼夜内产卵36000粒。蚁后不产卵将被淘汰,黑冢白蚁的蚁后在丧失产卵功能时,即被工蚁包围,并在蚁后腹壁猛烈吸吮,连续几个昼夜,终至仅剩下一张干皮。
深圳专业的白蚁公司,龙华白蚁分公司,宝安专业上门防白蚁公司一至认为在一般新群体内产生的后代多数是工蚁,而兵蚁很少,并且完全不产生有翅成虫。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内的数量渐渐增多,兵蚁随之出现,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长。此时原来的蜕翅雄性成虫成为蚁王,其体态变化很少;而原来的蜕翅雌性成虫称为蚁后,蚁后腹部随着怀卵量的增加,逐渐增长,最后变得十分膨大。等群体达到一定年龄和大小时,群体即产生下一代的有翅成虫,以便再次分飞,移殖。周而复始,又有更多的新群体发生。白蚁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产生下一代的新群体,延续其种族。 3.个体寿命和补充型生殖蚁的发生 :白蚁个体和群体的寿命长短是很不清楚。非生殖类型的工蚁、兵蚁寿命较短,从室内喂养记录表明,台湾乳白蚁的工蚁、兵蚁至少可以活到2年以上,但最长时间尚不明确。非洲黑冢白蚁的工蚁在实验室内可活到2年。蚁王、蚁后的寿命显然是长得多,在含有数百万个体的蚁群内的原始蚁王、蚁后很可能已生活几十年以上。据国外文献记载,一对原始蚁王、蚁后可能活到25年以上,甚至有人估计非洲的某些原始蚁王、蚁后的蚁巢,可能有40~50年的历史。群体寿命并不受蚁后寿命的限制。有人估计 Eutermes triodiae 的一个群体可能已活到100年。在许多种类中,都已发现有补充型的蚁王、蚁后,这类补充型蚁王、蚁后具有原始蚁王、蚁后的某些功能。当原始蚁王、蚁后死亡之后,补充型生殖个体能使群体继续生存。
补充型生殖个体可以有不同的来源。在许多种白蚁中,当原始蚁王、蚁后死亡或被人为取走时,或当群体过分庞大时,群体内就有许多具有翅芽的若虫或无翅芽的幼蚁个体迅速发生变化,它们经过一次成熟性的蜕皮以后,便转成为短翅补充蚁王、蚁后,或无翅补充蚁王、蚁后,由此进行交尾产卵。其中以短翅补充蚁王、蚁后较为常见,而无翅补充蚁王、蚁后出现的机会较少。早年国外研究,曾认为补充生殖蚁不能产生有翅成虫,但以后的观察,又认为补充生殖蚁也可能产生有翅成虫。在散白蚁属中短翅补充类型繁殖蚁的存在极其普遍,不但在维持群体的不断扩展上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在分群上也起着重要作用,补充蚁王及蚁后与一部分工蚁、兵蚁可以脱离原群体,而成为一个独立生存的新群体。